「多彩新论」用科技守护舌尖上的安全

天眼新闻 2023-09-01 09:30:58

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。在中国—东盟智慧粮食大数据服务与管理产业国际高端论坛上,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,深化农业与科技之间的融合,加快科技兴粮步伐,全面提升粮食行业的现代化水平,守护舌尖上的粮食安全。

我国是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大国,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。近年来,中国深入实施“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”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多措并举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,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。

官方数据显示,我国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,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,粮食生产实现了“十九连丰”,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;口粮自给率在100%以上,谷物自给率在95%以上,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,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,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近年来,粮食安全问题引发高度关注。人口数量、自然灾害、气候条件变化、国际局势等因素,均会对粮食供给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。此外,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局限于农业领域,而是涉及生产、加工、储藏、运输、销售、耕地、水利等多环节多领域的系统工程。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,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要打好“组合拳”。想要切实应对好世界性的粮食安全挑战,更需要全球各国的通力合作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,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,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,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“。想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实现粮食量与质齐升,离不开科技的支撑。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。近年来,众多中国科研人员全力以赴,围绕智慧农机装备、种子选育等核心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,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,藏粮于技,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。

粮食行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。不过,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,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共识。当下,我国正加快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,以数字化赋能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。越来越多的数字智能应用进入粮食行业,智慧种植、智能收储、智慧粮库、智能决策等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体系正逐步完善。

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.4%,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%。种业振兴深入推进,供种保障率提高到75%。总体上来说,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迈入世界第一方阵,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的一步。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如何“吃得更好”“吃得更健康”,成为了走好绿色发展之路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课题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潘晓飞

编辑 罗秋红

二审 王雨

三审 岳振

标签:

广告

Copyright ?   2015-2022 北方商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