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口罩!戴口罩!福建多地最新发布!

海峡导报大龙海 2023-05-16 15:32:28

近期

“咽喉炎”“嗓子疼”“二阳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等话题登上热搜

钟南山最新研判

“全国大概有85%的人感染过新冠,

约11亿至12亿人”

厦门、泉州、漳州等地发布提醒

大家一定要

戴口罩!戴口罩!戴口罩!

全国约11亿至12亿人感染过新冠

据央视新闻消息,5月15日下午,在来瑞特韦上市后临床研究启动仪式上,共和国勋章获得者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,目前在广州流行的主流新冠病毒株是XBB1.9.1。根据目前广州市发热门诊的数据,在接受检测的发热病人里,有20%-25%是新冠病毒感染者。

钟南山介绍,无论有症状还是没有症状,如果体内新冠病毒对应的抗体增高,就说明人体曾被感染过。从这个角度看,根据测定,全国大概有85%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,约有11亿至12亿人。根据相关实验室研究和新加坡等地的真实世界研究,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能在4-6个月的时间内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;但如果面对变异株XBB,其保护力可能会减弱,“从去年12月算起,实际看现在已经是到了这个时间了。”

多地网友分享“二阳”经历

在社交平台上

北京、河南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等多地

网友晒出自己的阳性抗原检测结果

分享自己的“二阳”经历

也有不少人称

自己躲过了去年底第一波大规模疫情

却在近期首阳

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潘红英表示,临床发现,二次感染新冠的患者,普遍症状较轻,出现明显咽喉痛的情况较少。若患者没有出现发烧,说明是无症状或轻症,那么也就同样不可能出现咽喉痛。

咽炎又分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。急性咽炎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,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,咽干、咽痛、咽痒、说话声音嘶哑;慢性咽炎则表现为咽喉异物感、吞咽困难。

新冠病毒主要侵犯下呼吸道,同时也可能出现上呼吸道症状。除了咽喉疼痛以外,还会出现发烧、干咳、流鼻涕等症状。

“二阳”有哪些症状呢?

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

若同时出现发烧、咳嗽,怀疑是新冠感染,可以自己进行新冠抗原检测。

若检测结果为阳性,应注意自我隔离,前往发热门诊就诊。

若检测结果为阴性,但咽痛明显、无法自行缓解,也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,排除其他病菌感染等问题。

XBB已成为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

漳州疾控:

已监测到XBB变异株

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,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的构成受国际影响明显增大。从监测数据看,今年4月下旬,在输入病例当中,XBB系列变异株的构成已经达到了97.5%,与全球的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。在本土病例中,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,自今年2月份明显升高,从2月中旬的0.2%增长到了4月下旬的74.4%。同时,BA.5.2、BF.7、BA.2及其亚分支合计占比约25%。目前,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。

最新结果显示:漳州市在近期的流行监测中,已检出新冠病毒XBB系列变异株。

泉州疾控、厦门疾控最新提醒:

个人防护仍然很重要!

01

戴口罩

身边有病例发生时,或是进入养老机构、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应佩戴口罩。前往环境密闭、人员密集场所,乘坐交通公共工具时,视自身需要在进入室内场所时,参加大型活动等情况,建议规范佩戴口罩。

02

勤洗手

在咳嗽或打喷嚏后、外出、购物、饭前便后、照顾病人时、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需用流动水洗手。

03

保持社交距离

避免人群聚集,倡导公众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。

04

预防性消毒

无外出、无外来人员探访时,居室以普通清洁为主,不需要消毒。外出或家中有外来人员探访人员时,视需要,对其接触的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处理。

05

保持良好生活方式

保持合理膳食,营养均衡,适量运动,保证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,增加身体素质,减少感染风险。

新冠阳性患者小幅提升

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

“近期接诊的新冠患者较五一节前有增加,每天都有接诊到阳性患者,一般四五个,多的时候十几个。”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丁海波主任介绍,“五一”假期后,医院发热门诊患者中“阳”性患者多起来,各年龄段人群都有,年轻人“二阳”的也有。

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也表示,近期我省新冠新疫情势与全国类似,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上升,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人群:未被感染人群、新冠抗体已经下降的人群、存在免疫缺陷人群。

“二阳”真的大规模来了吗?

“二阳”的症状会比“初阳”轻吗?

哪些人群可能比较容易“二阳”呢?

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

海都记者采访了

福建省疾控和医院感染科等

相关方面的专家

此前报道

戴口罩!戴口罩!戴口罩!

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

最简单高效的措施

不仅可保护自身

也能防止喷溅飞沫,保护身边的人

福州人注意

这些场景还需佩戴口罩

转发周知

提醒身边人!

标签:

广告

Copyright ?   2015-2022 北方商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